有效的利用设备性能,也是对资源节约的一种方式。
tmpfs 和 ramfs 是 Linux 中两种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,使用内存作为存储介质,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。虽然性能很强悍,但它继承 ram 的特性,断电即丢失。
(所以不要拿他存储重要的东西,并且勤备份!)
tmpfs(推荐使用)
tmp+fs → 临时的+文件系统。
其常用于存储临时文件或运行时数据,并且其数据在系统重启或卸载后会被清除。
由于其是为存储临时数据而设计的,所以在系统开启 Swap(交换分区) 时将部分数据交换到 Swap 以节省内存。同时,可以设置 tmpfs 文件系统的最大大小,超过限制时会报错或使用 Swap 。
挂载命令:sudo mount -t tmpfs -o size=512M tmpfs /mnt/tmpfs
此命令将使用管理员权限创建一个 512M 的 tmpfs 并挂载到 /mnt/tmpfs
如果你购买的云服务器或低性能开发板性能过低,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来弥补IO过低的影响。
ramfs(谨慎使用)
ram+fs → 内存+文件系统。
这是一个完全依赖 ram 的文件系统,不会使用交换空间,所以IO性能相对更强。但其有缺陷,即 ramfs 不会限制文件系统的大小,会将所有数据临时保存到内存,直至系统内存资源枯竭,进而导致系统不稳定。
与 tmpfs 相同的是,其数据也在系统重启或卸载后会被清除。
挂载命令:sudo mount -t ramfs ramfs /mnt/ramfs
此命令将使用管理员权限创建一个 ramfs 并挂载到 /mnt/ramfs
这里梓宸只建议临时使用,并且在有人监管情况下,避免内存资源枯竭导致业务故障。
此做法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利用设备的性能,但也会增加数据不稳定的因素。
将 ram 当硬盘用的想法早在2005年6月25日就被技嘉实现了,推出了 I-RAM,可惜由于当时PCI-E技术不成熟,速度并不可观(但也比那个年代的机械硬盘强不少)。
话说现如今推出一款跟 I-RAM 差不多的硬件,用 DDR3 这些旧内存条组装,再用上现代锂电池技术,是不是可以让存储速度再上一层楼?(虽然固态存储颗粒技术很猛)也可以利用 RAM 断电数据清空的特性实现一键销毁数据。